狂躁抑郁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一般认为与下列因素有关:
1.遗传和体型因素
根据外国资料,一般居民中本病的患病率不超过0.4%,而病人的家属中这种疾病的患病人数,要比一般居民高出10~30倍,而且与病人血缘关系愈近则患病率也愈高。例如,患者的同胞、父母或子女的患病率可达12~24%;而患者的堂、表兄弟姐妹的患病率却只有2.5%。孪生子的研究资料也表明,单卵双生的同病率可高达69—95%,而异卵双生却只有12~38%。据上海医学院精神科统计的一组躁郁症病人,有家族精神病史者占29%。可见遗传因素是起一定作用的,但如何作用,根据现有的遗传学理论还不能确切地加以解释。
据报道,本病与某种体型也有一定关系。如抑郁症可能与矮胖体型有关。但是否有必然联系尚无定论。
2.间脑功能紊乱
许多脑器质性病变,诸如外伤、血管病变和肿瘤等都可能引起类似于狂躁抑郁症的精神障碍。尽管与情绪活动有关的脑部结构范围很广,包括间脑、边缘系统、新皮质和中脑网状结构等,但大多数人仍认为间脑,特别是下丘脑的功能紊乱可能与躁狂抑郁症有更为密切的关系。因为间脑的病变可以引起周期性的、形式上相反的精神或躯体症状,例如忧郁和欣快,肥胖和消瘦,多尿和少尿等。文献还曾报道过,手术时刺激第三室附近或下丘脑可诱发情绪欣快和意念飘忽。所以尽管病理解剖还不能证明狂躁抑郁症有任何间脑的形态学改变,但一般都相信该部功能上的失调和本病的发生有关。
3.精神和躯体因素
狂躁抑郁症在发病之前约有半数以上患者存在精神因素,少数患者存在躯体因素。这些因素对于发病可能存在一定的意义,是躁狂抑郁症的诱发因素。
由于狂躁抑郁症经常与其它医学问题共存,如心脏病、癌症、糖尿病和其它心理疾病如药物滥用或焦虑症,因而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恢复的关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