双相情感障碍俗称“躁郁症”,是指既有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疾病。通常来说,这类患者的心理状态会在躁狂和抑郁两种极端中交替,就如患者亲述,可能上一秒还在天堂,下一秒就突然跌入地狱,而这种变化根本不由自己控制。让人担忧的是,有不少躁郁症患者会被误诊为抑郁症,使用抗抑郁药治疗,结果诱发躁狂,使得双相循环症状发作频率增加。
躁狂发作的状况,如果要在哈利波特的中找出相应类比,大概就是吃了“福灵剂”的感觉吧。人会变得飘飘欲仙、自信满满,觉得自己无所不能,甚至到了精力过剩的地步。躁狂如果到了严重的地步,可能会导致攻击倾向甚至突然自杀,而轻躁狂则相对而言没有那么痛苦。但躁郁症患者的问题在于,他们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突然从躁狂期进入抑郁期,就如刚喝了福灵剂就遭遇摄魂怪一般。这种反复攀升后又跌落的痛苦,或许才是煎熬的吧。
当今人们对心理疾病的了解还是偏少,许多没患过心理疾病的人会认为心理问题是因为本人不懂得调节,甚至是“作”。心理疾病就如同身体疾病一样,是生理上发生了个人不可抗的病变,如果身边的人都不理解,甚至是嘲讽、责怪,对患者来说只会是雪上加霜。
如果你真心想理解、关爱身边那个患了躁郁症或抑郁症的TA,如果你也怕自己作为一个局外人的无心之言会伤了TA的心,那么来跟着医师看看:
“冷静下来”或“高兴起来”
无论是叫躁狂病人冷静还是叫抑郁病人振作,都是一种“站着说话不腰疼”的做法。这无异于叫一个感冒病人不要打喷嚏、不要咳嗽,实在是强人所难。在他们病情发作时,可以试着提一些建议来询问他们,而不是劝说他们该怎么做。
“为什么?”
为什么会生病,为什么会想不开,为什么改变不了……这样的质问只会把患者推入茫然自责的绝望当中。首先他们自己也不一定明白为什么,其次他们就算明白,也无法控制自己去改变。身边的人就算无法理解,也应该表现出理解的姿态,把“为什么”换成“你感觉怎么样”,也许更能让患者感受到自己是被接纳的。
“想想父母/想想我/想想你的某某……”
患病并不会让人忘记自己原本的情感,相反,患者很可能自己就会因为经常想到身边的人而感到负疚,不需要旁人再去提醒、强调。越是这么说,他们会越感到对不起爱自己的人,情绪就更糟糕了。无论其现在处于躁狂还是抑郁,如果TA需要你,你就陪在TA身边,不必强调其他人对TA的付出。
双相情感障碍中女性患病率几乎是男性的2倍,平均发病年龄为30岁,或许跟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压力多少有些关系吧。30岁上下正是人生的黄金时段,如果被病魔纠缠,实在是令人痛心的事情。所以,要及时去医院救治。